伊人成人在线_老师让我晚上玩她的屁屁_在线500福利视频国产_在线精品亚洲欧洲第一页

健康真相 | 血脂正常后應該停服降脂藥嗎?關注血脂,我們究竟應該關注什么?
發布時間:2022-09-04

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們除了吃得好以外,開始越來越關注“吃得好”所帶來的健康問題。于是乎血脂成了大家茶余飯后非常關心的話題,老朋友見面除了問問收入高不高以外,往往會拍拍對方大腹便便的肚子問問:“你血脂高不高啊?”

目前血脂與用藥是一個熱門話題,但也頗有爭議,各種關于血脂的報道、爭論,看得我們眼花繚亂,再摻雜著小道消息、虛假廣告,鋪天蓋地地擾亂視聽,更是讓我們沒有了主意。

很多人聽到一個說法,即“血脂正常后應該停服降脂藥”,畢竟是藥三分毒,這種說法是真的嗎?

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,說明你至少做了血脂化驗,并且屬于以下某一類人群。

1. 很關注自己的健康。

2. 因為合并一些基礎疾病正在長期服用降脂藥物。

3. 做其他檢查時發現血管粥樣硬化等相關問題。

4. 其他科室的醫生說你心血管有問題,讓你咨詢專科醫生。

5. 身邊的家人朋友說你有健康問題,讓你咨詢專科醫生。



關注血脂,我們應該關注什么

首先來看一看你手上的化驗報告,血脂篩查通常有以下四項結果:總膽固醇(TC)、高密度脂蛋白(HDL-C)、低密度脂蛋白(LDL-C)、甘油三酯(TG)。前三項是我們關注的重點,其中,我們把HDL-C稱為“好”膽固醇;把LDL-C稱為“壞”膽固醇,至于原因,會在后文告訴你。

膽固醇其實是我們人體內非常重要的成分,以自身合成為主,食物補充為輔。說簡單點兒,如果沒有膽固醇,我們就無法生存。讀到這里,相信很多人會生出一個疑問——既然膽固醇如此重要,為何又會成為健康殺手呢,膽固醇為什么會導致諸如動脈粥樣硬化這樣可怕的問題呢?

我們都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。打個比方,我們剛出生的時候,血管就像剛鋪好的一條公路,油光水滑,平坦通暢。隨著年齡的增大,這條路況極佳的道路也會開始老化,再加上有的道路還有重車的碾壓(不同的人所具有的危險因素不同,如吸煙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肥胖等危險因素的慢性侵蝕以及其他損害血管的疾病的破壞,都是造成血管被“碾壓”的原因),于是路面開始出現局部開裂、塌陷、滲漏。這時候,多余的膽固醇就會滲入這些局部的缺陷當中,進一步導致路面的起伏不平(形成斑塊)。路況差了,路上本來飛馳的車流(血流)就會變慢,甚至發生堵塞,從而導致嚴重的交通(血管)問題。如果這些血管是重要臟器的供應血管,那這些臟器將出現嚴重的缺血和細胞壞死,如致命的心肌梗死、腦梗死或致殘的肢體栓塞等。

如果你讀懂了上面這個比喻,那也就能初步了解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動脈粥樣硬化,以及為什么要控制血脂。


?

健康知識“劃重點”

為什么膽固醇也要分好壞,是因為HDL-C可以把多余的膽固醇從心血管中轉移到肝臟進行處理;而LDL-C則正好相反,是將膽固醇從肝臟轉移至心血管。




血脂檢查結果正常,

是不是真的可以停藥?

我們應該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藥呢?回過頭來看這三項膽固醇相關的檢查結果:如果這三項檢查結果的后面都沒有向上的箭頭,說明結果是正常的。

如果HDL-C后面有向上的箭頭,而LDL-C后面有向下的箭頭,TC后面沒有箭頭,說明結果也是正常的,而且是“好”膽固醇高(HDL-C),“壞”膽固醇低(LDL-C)的大好局面。

那么問題來了,膽固醇檢查結果正常,是不是真的可以不用藥物呢?

當然不是!

事實上,血脂檢驗報告單上的正常參考值,只是針對大眾的一種“一刀切”的評價參考值,具體到某個人,因為年齡不同、基礎情況不同,血脂的目標值也是不同的。

很多人即便檢查報告顯示結果均在正常范圍,但是血脂依然是不達標的。在這種情況下,自然應該使用降脂藥。

如果是正常人,沒有其他基礎疾病,血脂檢查結果正常,就不需要服用降脂藥。

如果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,而且屬于其中的高危人群,即便血脂檢查結果正常,很可能血脂也是不達標的,則需要服用降脂藥。

?

健康知識“劃重點”

總而言之,危險程度越高的患者,血脂的控制標準就要越嚴格。

簡單來說,我們說控制血脂,其實更為關注的是LDL-C水平。我們可以把人群個體化地分為以下幾類,每一類人群有各自的推薦治療方式和LDL-C控制目標,大家對號入座吧。




在使用以上表格進行評估的時候,我們應該首先梳理出自己的性別及年齡、體重指數、是否吸煙、是否有高血壓及血壓水平,是否有糖尿病、慢性腎病、心肌梗死病史、腦卒中病史等信息,再結合血脂化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。另外要特別說明的是,高血壓是指被醫院確診為高血壓,其血壓值是指未經治療時多次測量的血壓水平。

仔細看懂上面這張表格,相信絕大多數人能了解自己的血脂到底應該控制在什么范圍。




內容來源: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《謠言背后的健康真相 醫生有良言》

本書編著:健康打假科小分隊

本篇作者:四川大學華西醫院  李僑